档期失衡、广告过度…国产大片热潮藏四大隐忧

近期公映的《唐山大地震》《山楂树之恋》等片颇受好评。在江苏江阴举行的第19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期间,不少专家学者指出,国产大片的崛起,反映出我国电影产业进入空前繁荣的新阶段。但也要看到,大片热的背后,中国电影依然存在档期失衡、广告过度、票房发布机制缺失及技术改革滞后四大隐忧。

档期不合理
少数大片一统天下

为躲避一些大片,今年电影“扎堆”上映的现象异常突出。比如本是电影淡季的6月,竟有30余部影片上映,大部分都亏本。今年上半年,上映影片赢利的不到一半。

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锦华教授分析说,这与档期布局不合理有直接关系。由于一些制片方、发行方、院线形成垄断联盟,造成少数影片“一统天下”的格局。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教授指出,几部“大片”占全年电影票房总收入绝大部分的情况,看似是以市场为导向,实则不符合市场规律,“或多或少地打破了电影市场百花齐放、百家争鸣的氛围。”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张会军甚至认为,中国电影有“泡沫化”的风险。

这些专家建议,有关部门应在档期方面予以适度引导,特别要加快构建文艺类、惊悚类、喜剧类等类型电影院线。

广告无底线
愤怒观众状告影院

9月,因不满《唐山大地震》贴片广告时间过长,西安观众陈某以侵权为由,将影片版权方、发行方和影院一同告上法庭。无独有偶,就在本届电影节开幕前一天,深圳两名观众也以同样原由与影院对簿公堂。不只是贴片广告,全国人大代表赵林中在今年“两会”上还提出“植入广告侵犯观众权益、亟待规范”的建议。

贴片与植入广告已成为电影产业投融资的重要模式,“但当广告‘被关注’时,结果是作品质量被削弱了;电影赢利了、口碑却差了。”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贾磊磊说,广告要有底线,观众烦的不是这种形式,而是其拙劣的表达。

据了解,2004年和2009年,广电总局两次下发关于加强规范影片贴片广告管理的通知,但对于植入广告,我国现行法规没有约束。华谊兄弟总裁王中军等业内人士则建议有关部门可借鉴别国经验,对广告内容、数量、时长、方式等予以明确规定。

票房谁都说
一天票房三个版本

今年,电影票房风波不断:上半年《阿童木》首周票房只有1700万元,却被制片方虚报为4000万元;下半年《唐山大地震》首映后,制片方于同一日对外公布三组不同的“首日票房”。

票房是衡量一个国家电影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,特别是随着诸多影视企业上市,它已成为评判企业赢利能力的重要指标,事关股民利益。可是,票房竟有政府部门、制片方、院线方、导演等这么多发布源,不仅真实性、权威性大打折扣,而且是对股民权益的侵害。

尹鸿指出,由于我国电影票房发布机制不健全,有关部门不得不依靠制片方或院线等“利益攸关方”的数据进行推算,会造成很大误差。

专家建议,电影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首先要摆脱“政绩票房论”的思想束缚,多关注电影内涵,有关部门必须加强网络统计平台建设,还应禁止上市公司和导演擅自公布票房。

技术没保证
科技含量 低成软肋

细心的观众会发现,近期上映的《剑雨》《狄仁杰》等影片的片尾,总能见到一长串韩国人的名单,这是制片方邀请的国外特效制作团队。

时长140分钟的《唐山大地震》,有关地震的戏份不足5分钟,但特邀了70余名外籍专家。导演冯小刚说,他真不敢把特效制作交给自己人,因为他们对拥有5000多个功能的进口设备,最多只能利用不到500个。

“当前,专门从事视、听、声、画等特效制作的人才奇缺,科技含量低是中国电影的‘软肋’。”张会军说。导演杨亚洲认为,人才匮乏与行业环境有关,“明星效应”的速成模式是当前电影圈的“培养机制”,浮躁的娱乐心态掩盖了电影严谨、细致的技术革新。

不少专家建议,建立电影科技工作者的激励机制刻不容缓,各大电影节应增设剪辑、音效等科技奖项,更要加快电影科技人才培养。据新华社

| 发布时间:2010.10.15    来源:    查看次数:1756